電子報問題與解答

【本期焦點】傾聽帶來愛與醫治



傾聽帶來愛與醫治

「傾聽就是愛,了解中有醫治。」這是愛情博士黃維仁的一句名言,但做到真正的傾聽似乎不是那麼容易……。


親密之旅培訓師  吳新萍


傾聽者的兩大絆腳石

相信每個人都期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,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無法成為一位優良聽眾。尤其是當我們傾聽與我們不相干的事情時,最容易出現以下兩個絆腳石以致我們無法真正做到傾聽 。

一、好為人師:

這類型的人在還沒有聽完對方的傾訴,就急切地打斷對方,給對方出一些自以為高明的主意。他們心中潛在想法是:「這個問題很簡單,如果我是你,我就會??。」而更深層的想法是:「我比你高明,比你更懂得如何解決你的問題。你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你太笨了!」這是對傾訴者的否定和羞辱。其實,每個人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,而他是解決自己問題的最高權威。只是因為情緒的困擾,令他一時轉不過彎卡在那裡,通常經過傾訴,他的情緒獲得疏導,他就能重新面對並解決自己的問題。


二、將話題引向自己:

這類型的人常在對方還沒說完時就打斷他,並會說:「這樣的情形我也有,某次我也是……。」當談話的中心由對方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時,他們開始忘形地自我表現,而對方就失去了傾訴的機會。這種情形是典型的自我中心,並在愛的給予上相當貧乏。面對一個極度需要愛和支持的人,他們不僅不能給予,反而從傾訴者身上索取愛和認可。若在傾聽中將話題引向自己,只能為一個目的:當對方卡住時,我們有簡短的分享,為的是激發對方更多的傾訴與信任鼓勵對方敞開。

翻開傾聽使用說明書

而如何才能做到「傾聽就是愛,了解中有醫治」呢?傾聽者要完全放下並倒空自己。假如傾聽需要 60 分鐘,那傾聽者要有這樣的認知:我這 60分鐘的生命是為對方而存在的。同時更要學習一邊傾聽,一邊回應對方的話語,特別是抓住對方表達感受的話語,可以適當地問對方:「你的意思是不是……。」

而最好的傾聽回應包含豐富的肢體語言,如:鼓勵的、憐惜的眼神;接納的、肯定的點頭;恰當的肢體撫慰;在對方哭泣時,在他面前默默地擺上面紙。當對方哀傷的時候,我們可以表現出恰當而有分寸的同理或哀傷,讓他覺得你也為他難過,但切忌和他一同投入地哭泣,因為這可能讓對方會不安和驚恐並覺得傾聽者沒有力量。

遇到這樣的情形,是傾聽者自己內心深處的哀傷被觸及,儘管如此你要控制住自己的負面情緒,同情地流露是可以讓傾訴更加深入。這時要記住:此時此刻我的生命專為對方而存在。運用無我地傾聽,同時用我們的身心靈去感受,去體會、了解,這就是傾倒愛給對方。

聽,他好像在說你?

另外常碰到的一種情境是,當傾訴者所說的是針對自己。在傾聽的過程中必然引發我們內心的許多負面情緒,這時要學會邊傾聽,邊撫慰自己內在翻騰的情緒。若實在聽不下去,寧可叫暫停,也要忍住辯解和反擊。暫停可以避免我們爆發負面情緒。當我們覺得傾訴者的言語具有強烈的攻擊性時,我們可以保護自己,請對方用比較好的語氣來告訴我們。這也為雙方關係帶來益處,而且當對方傾訴後,我們也能當一個傾訴者,邀請對方來傾聽我們的心聲與感受。

當一個哀傷的人向你走來,你能選擇放下自己一切的感受,單純專心地陪伴對方,以小心、珍惜的心來接受對方捧上的珍貴禮物—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。當對方覺得安全酣暢地表達,更被人瞭解後,此時此刻他被愛了,而醫治就在其中產生。

當一個人的負面情緒被疏導後,他就能從蟄伏中站起來,繼續他精彩的人生道路。而傾聽者完成了上帝所交付祝福他人的使命,同樣迎接來自天上的賞賜—甘甜和歡愉的價值感和意義感充盈我們的心。這樣的傾聽不僅完成了我們自身的使命,更大的意義在於,經過祝福天使觸摸的那一位,將成為另一位祝福他人的天使。世界因此被一點一滴地漸漸照亮,最終光明要完全籠罩大地。



(取材自2014年12月愛家雜誌)

 
    * 最後修改時間:2014-12-04 14:59: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