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報問題與解答

【本期焦點】找出青春期孩子的Wi-Fi 密碼



找出青春期孩子的Wi-Fi 密碼

青春期是人生從童稚邁向成熟最重要的過渡階段,卻也是親子衝突最大、最多的時期。對青少年來說,與父母拉開一定的距離,是蛻變、獨立必經的過程;對父母而言,則是適應、轉型的課題 


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 楊俐容

解密刺蝟青少年


兒童期的孩子,像個「甜蜜寶貝」,天天繞著你、什麼事都告訴你;青春期的孩子,卻儼然是個「外星人」,讓人不容易理解。要陪伴孩子順利走過青春路,就必須得先了解以下幾個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特徵:

情緒變化大、反應強:因為生理與外觀的變化帶來多重的心理衝擊,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,因此青少年情緒容易變化起伏,反應也
比較強。

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:隨著思考能力提升,接觸的人事物愈多愈廣,青少年也變得愈來愈有主見。

爭取更多的自主權利:為了維護自我,青少年會要求更多的自主權利;不願意釋出自主權的父母,自然容易落入無休無止的征戰。

喜歡挑戰權威:青少年對世界有一種理想的想像,也會逐漸發現過去所崇拜的人(包括父母)和理想有落差,因此自然會批判、挑戰權威。

追求自我獨立:青少年渴望獨立,期望「我就是我」。即使在重要價值觀上仍然和父母相像,但在許多生活細節上要刻意和父母不一樣。


青春期的教養守則


父母們面對青少年常進退兩難,一方面鼓勵青少年獨立,另一方面又想與他們維繫親密關係,在教養青少年時家長應接受、欣賞孩子在長大。即使他們還愛戀父母,仍渴望跟父母拉出距離;青少年的想法拓展了,可能帶給父母不愉快的衝擊,也可能帶給父母新的視野。此時若能真心讚美孩子,親子關係就不會漸行漸遠。父母的一句:「你好棒喔!可以告訴我新知識!」或看見孩子能力增長時,主動宣布:「你長大了,有些事情可以作主了。」這種欣賞的態度不只鼓勵青少年獨立自主,更讓他們更有自信。


另外許多家長常認為孩子不夠成熟,而插手孩子的一切,這對於想要做自己的青少年而言,將可能引發他們的反彈。因此家長應學會區分大事跟小事。針對大事,如:生涯規劃、課業學習、價值觀等,父母要劃出界線,再依據客觀的資訊爭取與孩子的共識。至於外表的打理、時間的安排等日常瑣事,應給予尊重,但仍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。

至於在溝通上,建議父母們用「我訊息」來取代「你太自私了」等充滿指責意味的「你訊息」。父母應不帶情緒地具體描述行為,才能讓孩子覺得父母是「對事不對人」。接著明確指出後果,如:「你明明會的,因為寫太快無法辨識,分數就不見了。」指出後果,讓孩子能想想這是不是他要的。最後說出你的感受:「你一定很懊惱,我也覺得好可惜喔!」,當父母因關愛所產生的擔憂,青少年通常比較能接受。

避開親子互動暗礁

此外,面對「兒童以上,成人未滿」的青少年,父母們總希望刻意與孩子拉近距離,雖然經營親子關係很重要,但青春期的孩子實際上相當敏感,只要父母稍不注意很可能誤觸暗礁,讓親子關係更為緊張,因此父母與青少年相處時要切記避開以下幾點:


故做親密:

凡是在學校方圓 500 公尺內,或任何有他朋友出沒的地方牽他的手、叫他「小寶貝」,或者和他狀似親密,都會犯了他們的大忌。


別在把他當小孩:

青少年最討厭父母限制、不信任他,因此千萬別對他說:「你還小」。

嘮叨囉嗦:

青少年最討厭父母囉嗦,尤其父母所說的幾乎都是耳熟能詳的道理,他會覺得:「我早就知道了,為什麼還要一說再說!」

青春期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長,最後也最重要的一段旅程;旅程的終點理當是孩子振翅翱翔的開端,也是父母重享自我的時光。衷心祝福,正在邁向成熟的孩子和努力學習放手的大人,旅途愉快 ,盡覽青春風光! ( 本文摘自楊俐容著,《青春期 SOS !》)


(取材自2014年10月愛家雜誌)

 
    * 最後修改時間:2014-10-01 15:15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