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報問題與解答

【教養問答】幫助你的孩子穿上一身自信

 

 :父母要如何幫助自信不足的孩子打破自卑的框架,踏出自信的第一步?


A:根據「比馬龍效應」,父母若覺得孩子是好的、做得到的、孩子便能做到;若父母認為孩子是沒有能力的、做不到的,那麼孩子便會做不到。


一個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,就能對自己充滿自信心,並能以同樣的心去看待別人。而沒有感受到父母愛與認同的孩子,就會覺得自己沒有用,因而對自己失去了自信心,甚至討厭自己,這就是一種錯誤的「自我暗示」,在這樣的錯誤認定下,真實自我就被誤導、隱藏或者消失,最後往往產生邊緣性人格與違社會化的行為。


要幫助孩子看見「真實自我」,就必須先讓他(她)「認識自己」—了解自己本來的樣子,然後「欣賞自己」—了解自己有哪些特色,而後能「接納自己」—正向看待自己。透過了解自我進而欣賞原本的自己,才能使孩子更加愛自己。而影響孩子最重要的人就是父母,父母對孩子是否全然接納的態度,是讓孩子接納自己非常重要的一把金鑰匙。


當「鼓勵」是建立孩子信心和自我價值的最好方法,以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,就是正向的「比馬龍效應」。從鼓勵中肯定孩子的本質,以愛心接納並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短處,但如何使用「鼓勵的用語」是父母非常重要的練習。第一種為「表現接納」—「你好像很喜歡這活動」;第二種為「表示信心」—「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,這件事不會打倒你的」;第三種為「表示感謝」—「你這麼做,真是幫我很大的忙」;第四種為「表示努力和改進的」—「我看到你在進步,你真的很努力!」透過合宜的鼓勵方式,不僅能使孩子對自我產生信心,也能影響孩子對自我的感覺:「我覺得自己還不錯!相信我可以辦得到!」





(取材自《啟動人生的引擎》,財團法人愛家基金會出版,定價280元)

 
    * 最後修改時間:2016-06-08 14:57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