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報問題與解答

【本期焦點】親密密碼─夫妻溝通的「異」與「同」



親密密碼─夫妻溝通的「異」與「同」



戀愛階段,因相愛雙方具有充分的「同理心」,像雙胞胎一樣的靈犀相通、感同身受,一同歡笑、哭泣。但結婚以後,必須面對與處理現實世界的柴米油鹽、生活作息、子女教養、姻親相處等狀況,更多的真實接觸(或真槍實彈)後,不免感覺到彼此愈來愈明顯的差異,與逐漸增多的人際衝突(擦槍走火)。

國立政治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教授 王淑俐


溝通觀念比技巧更重要


傳統的父權社會下,丈夫常代替妻子做決定;妻子雖不領情,卻常壓抑自己的想法與感受(認為是忍耐的美德),而無力處理彼此的差異。這樣「選擇」的損失很大,不只自己一輩子生悶氣、損及夫妻關係,而且會遷怒於其他家人(通常是孩子),破壞家庭的氣氛。最糟的是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,使他們也學習扮演父親強迫命令或母親隱忍不發的溝通模式,複製不擅於溝通、不快樂的下一代。

現代夫妻應以情感交流為基礎,從這種交流中得到的回報才決定了關係能否持續。夫妻之間應是平等、尊重與溝通,不是專制、壓迫與暴力。許多夫妻瀕臨婚姻破裂時會說:「我們的個性南轅北轍,差異甚大。」但真正的原因是無法有效溝通。

2015 年有一部電影《撒嬌女人最好命》,女主角張慧大學起就暗戀龔志強。後來雖與志強一起工作,卻從未表白心中的情感。當志強邂逅而且愛上了會撒嬌的蓓蓓,張慧這才著急,努力學習撒嬌與蓓蓓較勁。無奈張慧怎麼也學不會撒嬌,但志強知道張慧真正的心意後才明白:撒嬌固然可愛,但久了會膩;唯有真誠能打動人心。其實他早已愛上張慧,只是不敢告白。由此可學到的功課是:撒嬌不等於溝通!撒嬌不會在婚姻中贏得更多尊重;反而會因為不講理及迴避問題,而使丈夫看不起你。

要使彼此感到親密,須從「尊重」開始。尊重不是百依百順,而是維護對方的自尊。所以正確的溝通,不會大吼大叫、隨意打斷對方說話、任意否定對方的感受、自作主張、貶低或嘲諷對方。

不當的溝通也是暴力,依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: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,包括任何打擾、警告、嘲弄或辱罵他人之言語、動作或製造使人心生畏怖情境行為。加害人的言行造成你的恐懼時,已不是愛的力量可以改變,因此不該再保持沉默。(家暴及性侵害全國保護專線:113)



多觀點及多角度,有利夫妻溝通

兩人或兩人以上即是「團體」,團體成員因共同目標而結合。為有效達成目標,成員需依個人專長與特色,扮演不同的角色、擔任不同的職務,這就是「團隊合作」。夫妻即是最基本的團體,即使只有兩人,也須依「個別差異」而分擔「不同的」工作。

所以,在團體中,成員間不同的角度或觀點,不僅是正常現象,而且是項「利多」。不僅無須困擾,而且應該善用。就像是「跨領域合作」,可以腦力激盪、相輔相成,可以發掘與補救各自的「盲點」。夫妻溝通絕不能是「一言堂」,只能依照誰的意見去做;這樣的溝通模式不健康,也不能達到「長治久安」的效果。

我曾經訪談過一位失婚的男性,在聽取其婚變歷程後,我深深感悟。雖然最終以分手收場,但是這段婚姻中的兩人並非感情盡失。導致其關係瓦解的那塊拼圖是:「我覺得對方應該知道。」現實是,你不說,她不問,對方根本不會知道。

發展多觀點及多角度的溝通能力

其實要發展多觀點及多角度,並不需要特別的溝通能力,而是要恢復從前戀愛或新婚時,做得最好的部分。這些溝通能力因現實壓力,或從婚姻中獲得的喜悅減少而衰退。若能恢復,必有助於提升婚姻品質。以下提供三個小建議希望夫妻們能共同為溝通而努力:

一、虛心接受:


這四個字看起來好像老生常談,但在夫妻溝通上卻不易做到。夫妻間總忍不住要爭「家長」的位置,或計較為什麼我得聽你的。真正能放下身段或面子問題,而虛心或理性接受配偶的批評或建議者,其實並不多見。


二、傾聽同理:

這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步,即使一般的人際相處,若做不到傾聽與同理心,也會「話不投機半句多」;何況是親密關係,更需要情感的支持。若得不到配偶的傾聽、同理,會感覺更受傷。

三、欣賞讚美:

社會心理學發現,我們都喜歡「喜歡我們的人」。我們會喜歡某些人,是因為發現他們喜歡我。欣賞與讚美,就是喜歡某人的溝通技巧。談戀愛時,這部分的技巧會發揮到極致;但婚後不知何時開始,卻開始唱反調,甚至貶低與否定方。

「十年修得同船渡,百年修得共枕眠」夫妻間必有相當的緣分與努力,才會承諾相守一生。要互信互助或相互折磨,就看你的溝通觀念與技巧囉!

(取材自2015年11月號《家庭好時光》雜誌)

 
    * 最後修改時間:2015-11-12 14:21:32